2025-05-30
2025年5月29日——一场以“科技成果科普化,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”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研究院”)圆满举行。本次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,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主办,以“科普与科技协同发展”为核心,聚焦科技资源科普化,旨在通过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,助力科普工作者掌握将科研成果的通俗化转化科普内容的方法,为科普事业注入新动能。
培训伊始,麦强老师系统解读国家科普战略体系,重温习近平总书记 “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”重要论断;分析新修订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(2024年)》对科研机构、企业科普责任的强化要求;聚焦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(2021-2035年)》提出的“科普+产业”跨界融合模式,强调将科普深度融入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,使参会的科普工作者对科普政策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。
在培训过程中,麦强老师分享了极具实操性的三大经验:
1、知识挖掘体系化
建立“前沿科技(如散裂中子源模型、无人机原理)+生活应用+应急科普”多维知识图谱;按国家战略需求分类提炼科普元素,实现科技资源精准转化。
2、城乡服务立体化
展示“假期科学成长营”、“科普游园会”等品牌活动,通过教具开发、第二课堂延伸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;分享赴韶关南雄、贵州铜仁等地的科普志愿服务实战经验。
3、数字科普创新化
通过演示数字化科普资源设计案例,为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发沉浸式技术展示方案提供了新思路。在数字时代,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科普形式,能够让公众更直观、更深入地感受科学的魅力。
麦强老师提到,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已提升至15.37%,但距2035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目标仍需突破科普转化瓶颈。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作为东莞市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,主要专注于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技术的研发工作。在此背景下,研究院需发挥‘科普引擎’的作用,通过政策-科研-产业-教育四维联动,让前沿科技‘看得懂、用得上、传得开’。研究院将持续搭建此类培训平台,推动科研院所输出更多“可听可视可感”的科普成果,助力全民科学素养从“知晓”向“参与”实现质的跃升,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、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。
文字︱宋双
审核︱陈丽
此次培训课件下载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hErmLujGGpS4p4v1QmGvlg?pwd=jath 提取码: jath
扫一扫,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